芜湖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

发布时间:2024-12-19 17:16信息来源: 芜湖市财政局阅读次数: 字体:【  

2024年以来,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,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,持续优化支出结构,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现将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。

一、2024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抓好资源统筹,提升保障发展能力。统筹财政收支。加强收入预期管理,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跟踪服务机制,加强市本级重点税源企业调度,点对点做好对接服务。1-10月,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9亿元,增长3.2%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保障基本民生、产业发展、人民城市建设等重点支出。1-10月,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80.8亿元,增长0.9%。争取上级资金。对有上级补助资金的项目,财政部门会同各主管部门全力争取、应争尽争。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8亿元,重点支持全市重大民生和发展项目。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争取国家级奖补资金1亿元。发挥资本力量。大力推动一批优质企业上市,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,支持平台公司拓展直接融资渠道,修订基金管理办法,完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。

(二)强化财政管理,提高财政资金效益。重塑产业政策。重构新一轮财政支持产业科技政策体系,按照近三年市级奖补政策资金实际使用情况,分配部门政策资金盘子,由部门在基数内谋划产业科技政策。新版政策体系精简集约、错位协同,更精准、更解渴,不再要求县市区配套政策资金,为县市区松绑减负。拓展零基预算改革。加强领域整合,对信息化建设维护等类型项目实施归并管理,提升“议价权”,项目支出“零售价变批发价”,支出较往年压减10%以上。精简部门项目,市级部门项目数由2021年的2575个逐年压减至2024年的1298个,整体压减49.6%。整合大型活动。出台《芜湖市大型活动经费保障管理暂行办法》,加强大型活动审核,突出对产业、科创类活动的支持,对同类型大型活动统一谋划、统一宣传、统一招投标,有效保障低空经济大会、神山音乐节等24个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的同时节约财政资金。强化政府采购管理。提高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,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61.27亿元,占总合同金额79.95%。在全省范围内首创“正向激励加分、反向约束扣分”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信用评价管理机制,荣获财政部指定媒体政府采购信息报授予的“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”称号。盘活利用闲置资产。建立线上公物仓资源共享共用调剂机制,运用好公物仓平台,完成从入仓到出仓全过程闭环管理。1-10月累计入仓40件,实现有效出仓224件。1-10月累计通过出租、调剂、市场化处置等方式盘活闲置房产3549.15平方米,盘活闲置车辆、设备家具269件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。把好预算支出“源头关”,选取“市政维护”等15个2025年市级重大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。围绕产业政策、重点民生、专项债项目等领域,启动12项市级重点绩效评价,涉及资金48亿元。

(三)优化金融服务,营造良好金融生态。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。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不断增强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。金融业贡献度稳步增长,金融重点文章扎实推进。2024年前三季度,我市金融业增加值193.78亿元,同比增速8.8%。10月末,本外币贷款余额6773.2亿元,较年初增加694.6亿元,同比增速12.35%;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4338.9亿元,同比增速12.74%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,我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总体延续下降趋势。深化政银担工作。探索省市县三级联动新模式,建立健全信用融资担保体系,扩大现有各项信用融资担保产品的范围。支持担保机构可持续运营,积极争取国担基金、省担保集团政策支持,用好 “普惠金融示范区”财政奖补资金。1-10月新增“政银担”业务额162.2亿元,同比增速37.47%。

(四)注重党建引领,提升财政工作作风。持续加强组织建设。圆满完成机关党委委员补选工作,积极推进注会评估业党建工作,在2023年度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建考核中综合评定为“好”等次。开展争先创优活动,今年市财政局被授予第三届市直单位服务型“模范机关”。深化党风廉政建设。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,制定工作方案,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,邀请法律专家开展廉政专题讲座,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。深入开展廉洁风险防治“八步强责”机制试点工作,目前已动态更新梳理形成重大项目和权力事项,排查出风险点,制定防治措施。强化财政队伍建设。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工作,厘清职责权限,实现平稳过渡。统筹推进干部队伍梯队建设,加强干部考察识别培养使用。

二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
一是着力增强财力总量。密切关注消费税、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动向,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,培育地方稳定税源。发挥政府股权投资基金作用,促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,培植新增税源。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。在不收“过头税”的前提下,各项财政收入应征尽征、应缴尽缴。

二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。坚持有保有压、区分轻重缓急,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,严格支出政策管理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,树牢预算绩效理念,将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。对预算管理、过紧日子、政府投资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举措、明确要求,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横向拓展。

三是抓好金融重点工作。加大对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、专精特新企业等的信贷投放,不断扩大我市社会融资规模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数字金融,探索开展养老金融。全力提升政银担服务质效,努力实现新增政银担业务额在全省争先进位。

四是坚决筑牢安全防线。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,积极争取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,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。持续关注重点金融机构风险,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。深入开展非法集资存案处置攻坚行动,依法加快处置进程。优先保障“三保”支出,加大转移支付、库款调度等帮扶措施力度,切实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。

五是全力锻造财政铁军。坚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,强化理论学习,提升政治素养。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,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治“八步强责”机制试点工作,不断筑牢廉洁自律防线。开展各党支部结对共建,巩固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,持续推动财政系统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做好选人用人工作,增强财政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。